22/23秋冬大環境趨向之① 數位新制

2021/07/05

文=杜淑慧

數位新制的形成原因
巴黎氣候協定後,各國再次重申將於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加上經過covid-19大流行,全球社會與經濟發展減緩,世界各國紛紛提出許多解決經濟發展的綠色新政,同時提倡導入數位科技來提升企業的進步。但是這也引發了關於數位主權的討論。

關於數位主權,最著名的應該是Francesca Bria提出的看法,Francesca Bria擁有多元身分,她是義大利創新基金的總裁、倫敦UCL的名譽教授,更是巴塞羅那市前首席技術和數位創新官。她認為,數位科技應以服務人民為標的來思考,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確定科技進步的方向,讓科技和數據服務人民,並導引科技發展,以解決最緊迫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如氣候緊急情況、能源轉移,和公共醫療保健。”

呼應當前的局勢,歐盟和韓國也分別於去年及今年開出雙軌進行的兩大解方:數位轉型及綠色新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數位綠色新政”,使用數位科技來實現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不過這裡特別要提出的是,目前全球的數位運用方式,大致有二個邏輯:一為中國模式,一為矽谷模式。前者剝奪了人們的自由,後者壟斷了數據。兩者的結果,都將影響關鍵的系統架構,例如醫療保健或是教育系統。因此Bria主張應以“大民主”的方式,讓數據為社會和生態轉型服務,開啟公民參與和科技民主,也使得科技能成為普羅大眾的機會和權利。因為,以民主為基礎展開的數位應用,會更廣泛,也更貼近我們關注的民生商用相關議題。

22/23秋冬大環境趨向之①數位新制 完整影片。source:Fashion Express流行快訊

在數位化實際案例裡,愛沙尼亞可說是國際上推動數位化政府的典範,該國政府透過數位身分證的建置,讓政府服務全年無休;並且透過一種KSI的區塊鏈技術,加強政府的數據管理和系統完整性。透過區塊鏈,可以保護個人隱私,讓人民可以掌握自己的數位資訊如何被使用。
也就是說,數位科技,不僅影響生活,也是影響體制的重要關鍵。“數位新制”就是希望從集體的角度來思考數位科技對於我們的影響。

source:e-Estonia

數位科技深入你我生活
遭受新冠打擊的年輕世代
對於年輕的Z世代和千禧世代,面對不穩定的就業市場,與新的就業方式,像是虛擬實習、遠距工作和零工經濟,會讓他們的生活型態產生什麼改變呢?

我們知道,Z世代是提倡正向與韌性的世代,面對疫情,73%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表示會改變理財習慣,27%的人表示正在提高工資的儲蓄比例。根據韓國招聘網站Saramin在2020年的調查發現,72.4%的韓國人願意成為“斜槓青年”。

去年的年輕畢業生被稱為“2020新冠畢業班”,面臨幾十年來最嚴峻的全球經濟衰退,年輕世代受到的打擊最重,不少人被暫時停職,或取消實習。2020年7月,16-24歲美國年輕人的失業率為18.5%,全美人口的失業率達10.2%。在英國,18-29歲的失業率在2020年年底達到17%。英國政府因此推出了新的就業幫扶方案,使用“通用福利”(社會保障金)為所有規模的企業提供資金,為可能面臨長期失業風險的16-24 歲年輕人創造工作機會。

而這些變化也都將直接反應在消費市場上,人們重新關注商品的“必須性”,以及在家工作的相關商品。

Saramin是韓國最大的求職平台之一。source:Saramin

遠距科技的數位差異
不僅僅是工作出現遠距在家上班,連教育也出現遠距教學的趨勢。但也因為這現象,更加凸顯了各地數位發展的差距。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指出,在印度尼西亞只有34%的學生,擁有能上網上課的電腦,相比之下,瑞士、挪威、奧地利有95%的學生擁有這樣的數位條件。

不僅是地區有數位差異,年齡層也是一個造成數位差異的問題。
在韓國,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internet使用率達到100%,但在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裡,只有29.2%的人會使用手機app。因此,韓國政府提出數位新政(Digital New Deal),計畫建立1,000座數位教育中心,以普及老年人獨立使用數位科技的能力。

source:MindEdge/Skye Learning survey

面對疫情封鎖,數位科技可以解決人們無法近距離接觸的困境。但進入後疫情時代,仍然需要持續全面推廣數位科技嗎?
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22年,全球各地至少將有54%的員工需要重新培訓技能或升級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要求。
美國諮詢公司Gartner也指出,如果企業和政府能夠專注於強化數位化能力,那麼科技創造出的職務崗位,會比它淘汰的多得多。

source:MindEdge/Skye Learning survey

面對全球高齡化,如果想要復甦經濟,勢必要各年齡層一起重新投入,一起學習跟機器人互動和習慣自動化。

無接觸的商業活動
跟機器人互動,以及習慣自動化,將是未來普遍的場景。
像Amazon Go這類的無接觸產品服務,將會日漸增加。美國無接觸交易的總體使用量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間增長了150%。除了臉部識別、瞳孔辨識外,我們也發現手勢感應的手勢支付已悄悄的發展,預計2023年在市場上的應用將逐漸增加。

source:shutterstock

亞馬遜支付技術Amazon One目前正在西雅圖和紐約測試,只要掃描顧客的手掌,識別手掌起伏和紋路,讓顧客揮揮手就能完成支付。

source:Amazon One

另外,根據國際數據資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預測,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全球消費預計會在2023年前達到2414億美元。
也就是說,不分年齡職業,大家都需要一起學習使用科技,就連服務業的大量員工也需要轉型。而且不僅是第一線的消費接觸,連後勤的配送也都開始“無接觸”。

Amazon旗下的Zoox無人車,無駕駛座也沒有方向盤,不分車頭車尾,因此能夠雙向行駛不必掉頭迴轉。source:Zoox

事實上,透過機器人提供無接觸的產品配送和服務正興起。在美國密西根州,自動配送車輛與單車騎士共享自行車道。
中國政府也正在投資興建長達62英里的高速公路,連接北京和雄安新區,同時規劃為自動駕駛汽車和配送機器人開設專用通道。

對於機器人的依賴
關於機器人,2020年7月研究指出,全球有33個國家直接使用機器人來對抗新冠疫情,這種依賴可能將長期持續。
例如泰國商場裡有分發洗手液、讓人們感到安心的機器狗,新加坡使用消毒機器人來保護大廈和公寓清潔員的安全。在愛爾蘭,連鎖超市TESCO正在試行無人機配送,服務免疫系統較弱的顧客。這些技術無疑是在疫情期間提供了一種更快、更安全、更高質量的替代方案。

除了協助人們在疫情期間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機器人也成為重要陪伴角色。例如Embodied Inc.發表的Moxie社交機器人,可以服務那些無法與朋友一起玩耍或上學的兒童,協助兒童在認知、情緒、社交方面的發展;Roybi公司的陪伴機器人DOCBI能夠借助人工智慧和人機互動,解決疫情期間兒童的壓力和社交需求,同時鼓勵兒童培養終身的健康習慣。
這些都讓消費者與機器人建立了依賴關係,機器人開始變成人們新的生活夥伴。

source:Embodied

數位綠色新政的發展
標示碳足跡
透過數位運算,數位科技將能更生活化地協助我們每個人選擇低碳生活。
越來越多政府宣稱2050年要脫碳,不過,脫碳之前,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我們用了多少碳,用在什麼地方,才能更有意識地減碳。

VIP訂戶專屬

您好!此為VIP訂戶會員專屬文章,一般會員升級VIP訂戶辦法,請參閱會員方案說明

TOP

VIP訂戶專屬

您好!此為VIP訂戶會員專屬文章,一般會員升級VIP訂戶辦法,請參閱會員方案說明。如您已是VIP會員,請直接登入
使用完整會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