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AW大環境趨向① 現實解脫力

2025/06/16

紡拓會趨勢小組

現在的世界充滿了資訊爆炸與消費主義,人們買得越多,卻不一定更快樂,這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在這樣的環境下,「現實解脫力」變得格外重要!我們如何在壓力、焦慮和過度刺激的社會中,找到讓自己身心放鬆的方式?
過去,我們習慣於追求更多的物質,但現在的趨勢正在轉變,人們開始選擇更輕盈、更環保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一種個人選擇,也影響了許多產業的發展,從時尚到交通工具,甚至到我們的社交模式。當我們減少不必要的物品與選擇時,也能減少內心的雜訊,獲得更純粹的滿足感。

永續時尚:環保與實用並行

時尚產業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高污染、高浪費的行業,近年來,許多品牌開始改變做法,像是以環保材料製作服飾、採用循環經濟模式等。

現在的時尚品牌越來越關注永續發展,重視材料選擇、製造過程,以及產品的生命週期。例如法國新創運動鞋品牌Zèta,使用來自法國波爾多(Bordeaux)的葡萄、玉米等農業廢料製作鞋子,並確保整個生產鏈都是選用回收材料,甚至連包裝盒也可回收的。

source: Zèta
最近,他們還推出了新款純素咖啡運動鞋Moka系列(利用咖啡生產過程中的廢料製作)和最新的Olea系列(利用橄欖油生產過程中橄欖壓碎的殘留物製作植物皮革Oleatex)。

根據國際資源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 IRP)的數據,生物質(包括農作物和林業)的使用,導致超過90%的與土地利用相關生物多樣性流失。因此,許多品牌開始投入研究研究可恢復的植物性材料(regenerative plant-based materials),期望在減少對石化材料依賴的同時,降低對自然資源的新開採。

除了環保新創品牌改變了我們對時尚的想像外,整個時尚產業也逐步迎來大規模的變革。

傳統的時尚產業遵循的是「索取-製造-廢棄物」的線性模式;而現在許多品牌正朝向循環經濟模式發展。例如:「按需生產」或「訂閱服務」,以有效降低庫存和浪費。

另一種案例則是,我們可以選擇購買品質更高、壽命更長的服飾,避免快時尚帶來的過度消費。如2019年成立的西班牙馬德里男裝品牌Unfeigned,以簡潔的線條、防水技術布料和永恆經典的剪裁,創造出現代而低調的外觀。目的是讓衣服經久耐用且適合任何生活方式,藉此減少購買頻率與數量,進一步降低環境影響。

或是,可以學習如何修補或改造舊衣,讓它們煥然一新。此外,二手市場正快速成長,依據美國線上二手服飾交易平台ThredUp 的2024年度《轉售報告》(ThredUp 2024 Resale Report),全球二手服飾市場,預計在 2028 年將達到 3,500 億美元的規模,並將以約 12% 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持續擴張。消費者可以考慮買二手衣或將不穿的衣物捐贈、轉售。

source: ThredUp
也就是說,未來的時尚將不再只是關注外觀,而是結合創新與環保,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包括:現在很多品牌都開始提供造型建議,讓大家學會如何重複穿搭,進而減少不斷購買新衣服的頻率。

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Union)的調查,78%的歐洲人表示環境問題影響他們的生活,而在11個歐盟成員國中,他們認為「循環經濟」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方式。
此外,根據美國社群媒體管理軟體公司Sprout Social的研究,67%的消費者更信任品牌與誠實公正的影響者(Influencer),反映消費者對品牌真誠度的日益重視。環境問題不僅推動時尚產業的變革,更帶來了消費者態度的轉變——我們不再只是購買衣服,而是在選擇並投資一種更永續的生活方式。

 

source: European Union
簡約vs.客製化:只選擇真正需要的

談到如何讓生活更輕盈,我們可以試著思考,從生活到消費決策的「剛剛好」哲學,而不是被繁瑣的功能和無謂的選項淹沒。

許多產業都再度關注這種「少即是多」的思維。像是在汽車產業,羅馬尼亞的Dacia就是典型代表。他們的理念很簡單——不玩「總是更多」的遊戲,而是回歸基本需求。Dacia的車款,如「Logan」和「Sandero」就移除了不必要的配備(如過多的電子輔助系統或豪華裝飾),專注於提供純粹的駕駛體驗。
Dacia的首席執行官 Denis le Vot 表示:「我們喜歡放棄一切並非絕對必要的東西。」

Flinc的創辦人Markus Freitag受到1982年電影《ET》的啟發,設計出單車「Flinc Compact Cargo Bike」,靈活、耐用且適合都市。他認為,現代自行車應該易於操控、擁有簡單但實用的行李裝載系統,而非追求過度的科技堆疊。這樣的理念也反映在瑞士自行車市場的成長,顯示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實用性和簡單設計,而非盲目跟風昂貴的潮流單品。

不過,這裡所說的「簡約」不代表「單一」,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例如高性能自行車品牌Canyon的「MyCanyon」計畫,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打造單車,這本質上是一種「個性化的簡約」。Dacia也是如此,他們雖然移除了許多傳統「高端」車款的功能,但他們的 SUV 設計卻符合市場需求,而且品牌定位也開始轉向更有個性的戶外風格。比如他們的全新標誌——從傳統的藍色轉向橄欖綠,代表「堅固、戶外、生態智慧、必要但酷」。

「MyCanyon」計畫,從車架到座椅,Canyon皆以手工製造,打造夢想客製化車款。source: Canyon
這樣的趨勢也影響了時尚產業。倫敦知名選貨店Dover Street Market(DSM)選擇與新銳設計師合作,提供價格合理但設計精緻的服飾,讓時尚回歸本質,而不僅是追逐品牌光環。

另外,在追求簡約的同時,「客製化」這個看似讓流程更複雜的概念,也正與簡約並行,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案例】前YSL設計師Stefano Pilati創立的義大利時裝品牌Random Identities就是一個好例子,它融合了客製、街頭服飾和皮革製品,不盲從市場規則,而是以個性化的方式運作。

這些品牌以誠意經營,不盲目追逐大集團的潮流操作,因而更受忠實消費者青睞。這其實反映了一種更廣泛的消費觀念轉變。人們開始拋棄「越多越好」的想法,轉而選擇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樣的趨勢不僅僅是在汽車、單車和時尚領域展現,也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極簡生活,整理居家空間,只保留真正必要的物品。

選擇減少不代表妥協,而是一種對生活方式更清晰的定義。這不僅僅是趨勢,而是一種心態的轉變。「簡約與客製化」,其實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剛剛好」。

現代工藝X傳統工藝:技術與文化的交融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工藝技術也在不斷演變,傳統工藝承載著歷史與文化價值;而現代工藝則憑藉創新科技與設計理念,為產業帶來新的可能性。這兩者相互碰撞,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傳統工藝一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人類智慧與文化累積的結晶,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傳承,形成了獨特的技藝與美學。例如,東方的陶瓷燒製、刺繡與木雕;西方的玻璃吹製與金工技藝,這些技術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手工技能,也蘊含著地方文化與歷史背景。

source: shutterstock
不過,不可諱言的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與工業化生產的普及,許多傳統工藝都面臨了挑戰。大量生產的機器製品成本較低,生產效率卻高出許多,導致手工藝品的市場競爭力下降。此外,部分技藝因缺乏年輕人才願意學習與傳承,而逐漸面臨失傳的危機。

另一方面,現代工藝借助科技的進步,將傳統技藝與新技術相結合。像是3D 列印技術的出現,讓傳統雕刻藝術能夠以更高效的方式實現複雜的結構設計;雷射切割與由電腦數值控制的CNC加工技術,則提升了金屬與木材製品的精準度與生產效率。此外,智慧紡織與數位印刷技術的發展,也為時尚與家居設計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source: shutterstock
【案例】義大利的高級皮革品牌Santoni,在傳統手工藝中融入現代科技。品牌結合傳統製鞋技藝與先進的機器手臂技術,每日生產約2,000雙鞋,並強調永續性,品牌所使用60%的能源來自太陽能。此外,他們創立了卓越學院(Accademia dell’Eccellenza),培養未來的工匠,確保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source: Santoni Accademia dell’Eccellenza
許多設計師與品牌已經意識到傳統工藝的價值,並積極將傳統工藝融入到現代設計中。例如,透過與工匠合作,開發具有當代風格的工藝品,可以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與需求。同時,部分品牌也致力於技藝傳承,透過工作坊與教育計畫,讓年輕世代能夠學習並傳承傳統工藝。

奢侈品牌方面也運用【現代工藝X傳統工藝】融合策略來吸引消費者。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背後的故事、品牌傳承以及精湛的手工藝。
【案例】義大利品牌Tod’s,邀請印度高訂設計師Rahul Mishra重新詮釋品牌的標誌性元素,將印度的刺繡技術與義大利皮革工藝完美融合。

source: IG @Rahul Mishra 
還有斐濟的豪華五星級酒店集團 Six Senses,他們與非營利組織Rise Beyond the Reef合作,支持當地婦女學習手工藝技術,製作裝飾酒店的藝術品,這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還讓傳統工藝在現代環境中得以延續。

未來,現代工藝與傳統工藝的結合將會更加緊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能幫助工匠提升設計與生產效率,而區塊鏈技術則能確保手工藝品的獨特性與真實性,增加市場價值。另外,消費者對永續發展與文化價值的關注提升,也會影響市場趨勢。

整體而言,融合傳統技藝與創新設計的產品將更受青睞,品牌應該將重點放在創造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產品,而不僅僅是短暫流行的設計。

社群連結:與人互動的虛實生活

現代消費者希望透過品牌找到情感歸屬、社群支持與價值認同,藉此獲得共鳴與慰藉。也就是說,如果品牌能提供開放的社群平台,積極參與消費者關注議題,將有助於建立更緊密的消費者關係。

現在的消費者不再只是單純購物,他們更希望透過品牌找到歸屬感。品牌店面不僅是銷售商品的地方,更是社群互動的平台。像是在巴黎的 Artazart 書店,它讓塗鴉藝術家自由發揮,打造獨特的文化空間。

source: Artazart
還有巴黎的東京宮(Palais de Tokyo)美術館,開放時間從中午12點到晚上10點,讓上班族與學生能在下班和放學後,與朋友相約一起去看展,享受美好的夜晚。

source: IG @Palais de Tokyo
西班牙的吉爾書店(Librería Gil),透過讀書俱樂部,讓6至9歲的孩子體驗閱讀變得輕鬆自在;前述所提到的自行車品牌Flinc則每週四下午舉辦活動,邀請騎行愛好者到店內喝啤酒、翻閱雜誌,甚至試騎新款自行車,體現一種品牌與社群的緊密連結。

此外,也可以透過都市居民參與社群創造連結感,例如馬德里的Salesas街區,居民共同推薦在地好店,維持社區溫暖氛圍。
選品店Dover Street Market(DSM)打破傳統銷售為上的經營模式,鼓勵顧客自由探索,真正享受購物的樂趣。
這些實際案例也不斷地反映了當代消費者在面對變動與壓力時,對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的需求日益增加。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是在實體世界,也包含虛擬環境,像是芝加哥科技資訊公司 Pie Labs,開發名為「Pie」的 APP,鼓勵用戶參與線下社交,讓人們找到共同興趣,建立新連結。
 

source: Pie Labs
品牌若能關注消費者對心理健康、情感支持及社群連結的需求,便能提供超越商品本身的價值。例如 New Balance、Crocs和Target等品牌成立The Footwear Collective(TFC)聯盟,透過循環與減排舉措降低風險。TFC 的使命之一是透過與消費者建立聯繫、培養熱情以及將循環實踐融入生活方式,共同建立可持續未來。這種合作不僅展現品牌的社會責任,也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真正關心他們的生活與環境。

source: The Footwear Collective
品牌的影響力不只是停留在個人消費層面,還能夠推動更大的社會價值。當品牌進一步擁抱多元文化時,它能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消費體驗。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凱度洞察(Kantar)的調查,全球75%的消費者更傾向購買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的品牌。這代表品牌要透過文化傳播與價值觀塑造,來促進社群凝聚力。

【案例】美國時尚品牌Telfar推出了Telfar.TV,為社群提供免費、安全的表達平台,鼓勵消費者展現自己的獨特身份。這不僅可以加深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結,也推動了多元文化的發展。

source: Telfar. TV
針對品牌形象與價值觀的建立,品牌還可以透過DIY工作坊、社群活動等方式,讓消費者參與品牌發展。例如,冰沙品牌Innocent與倫敦品牌博物館(Museum of Brands)合作,舉辦Smoothie Lab教育計畫,讓學生學習產品開發與品牌策略。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
這些成功案例顯示,品牌不僅能透過社群連結與心理支持建立關係,也能透過推動多元文化來強化品牌價值。

source: Museum of Brands【案例】不僅如此,我們也看到時尚與健康生活方式的結合愈加緊密。
位於馬德里Salesas區的Lamarca Well,是一家專注於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多品牌實體店和電子商務平台。Lamarca Well精心規劃各種高品質的運動服裝和鞋類,適合多種運動,如跑步、瑜伽、健身和普拉提。此外,Lamarca Well 還提供天然補充劑,滿足不同的健康需求,包括焦慮、睡眠、腸道健康、荷爾蒙平衡和記憶力等方面。並且精選了天然美容產品,以及各種書籍和內容,目的在教育顧客如何以整體方式照顧自己的健康,涵蓋主題如飲食、運動、荷爾蒙平衡、正念和永續性等。這類型的品牌模式未來也將成為趨勢。

Lamarca Well的創辦人Mischka y Magally Capriles希望透過運動、飲食、學習、好奇心與內在修煉,在心靈、身體與靈魂之間找到平衡。他們也時常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選品的開箱圖文影音。source: Lamarca Well

2026秋冬 輕盈,來自有意識的選擇

當我們身處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如何維持前進的能量、保持動力?關鍵在於找到自己覺得「剛剛好」的方法。包括: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將其融入日常;3.專注在最重要的事;4.專注在具有價值的事,比如傳承工藝;5.與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連結。這些都是品牌能夠協助消費者賦能的「現實解脫力」,讓生活變得更輕盈。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