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PEI

25/26秋冬設計師岩井良太以身邊朋友的穿搭哲學為靈感,關注服裝與個人記憶的連結,透過懷舊元素與當代設計融合,呈現獨具情感且實穿的衣櫥概念。

本季核心理念在於服裝如何承載個人故事,每一件舊衣都代表了一個人的過去記憶,對岩井而言,這與現代服飾同樣珍貴。他透過精緻剪裁與現代工藝,重新演繹這些私人物品的獨特魅力,使過去與當下產生連結。

流暢的服裝線條帶來優雅與舒適,像是雙排釦羊絨大衣、皮革夾克與復古領口的輕便外套等單品都以實用性為出發點,能夠完美適應都市與休閒場合。
色彩方面則以橄欖綠、深棕、炭灰等沉穩色調為主,搭配紅色與綠色細節,增添層次感。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採用AURALEE獨家開發的面料,如輕盈羊絨絨面革、未經過度加工的美麗諾羊毛,以及帶有復古摺痕效果的羊皮等,都展現出品牌對材質創新的重視。
另外,絲絨羊毛與羊駝毛針織單品,賦予服裝柔軟與豐富的肌理感,使極簡設計更具深度。

AMIRI 2025秋冬系列宛如創意總監Mike Amiri對好萊塢夜幕下的夢幻時尚想像,同時,他也藉本系列向他熱愛的城市—洛杉磯致敬。整場大秀彷彿一部詮釋華麗夜生活的電影,捕捉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靈魂與夢想氛圍。

本季是AMIRI首次男女裝混合系列,將1960、1970年代的復古風華重新以現代視角演繹。服裝質感延續品牌特色,以奢華皮革、光澤緞面與天鵝絨建造70年代氛圍;細節處理如Prince-of-Wales格紋皮革與絲質圍巾襯衫等,則為經典增添新意。

為了強調夜晚的優雅以及不拘一格的隨性態度,原本帶有正式感的西裝被賦予更輕鬆的輪,同時男、女皆以領帶增添細節;絲質襯衫與閃爍金屬線的針織單品,搭配羊毛與天鵝絨,營造奢華但不失隨性的風格。
配色靈感則來自夜晚燈光下的變幻色調,涵蓋酒紅、墨綠、金棕、薄荷與金箔色等獨特色彩,展現夜幕下的微妙變化。

首度亮相的女裝系列,以強勢剪裁和流暢線條展現女性自信。絲緞晚禮服、鑲嵌亮片的針織長裙,以及精緻的天鵝絨與皮革單品,共同塑造出華麗又富有美式隨性的形象。
細節上,玫瑰圖騰成為25/26秋冬系列的標誌,以印花、刺繡、針織等方式呈現,甚至有鍍上24K金的花朵裝飾點綴於領口,或是以手持的方式呈現。

在四大時裝週的環伺下,中小型時裝週如何脫穎而出? 剛剛落幕的2025/26秋冬柏林時裝週(1/31~2/3)似乎提出一種破局之道。

柏林時裝週(Berlin Fashion Week, BFW)於1月31日至2月3日舉行,本屆以「自由、包容與創意的責任運動」(The responsible movement of freedom, inclusion, and creativity)為核心,展現柏林獨特的多元文化、可持續性發展,以及對時尚產業未來的願景。

柏林的非傳統時裝週定位

柏林時裝週自2007年創辦以來,經歷多次變革,逐漸擺脫與傳統服裝貿易展的關聯,轉型為強調獨立設計、自由創作與實驗性風格的平台。本屆時裝週更首次安排於週末舉行,以吸引更多觀眾,同時避開與其他國際時裝週(如1/31-2/3巴黎高訂週、2/6-11紐約時裝週)的檔期衝突。

柏林經濟事務國務秘書Michael Biel表示,為了避免與其他時裝週時間重疊,這次柏林時裝週首度選擇在週末舉辦。柏林作為德國首都,週末生活就像夜文化一樣富有創意和激情,也是柏林另一種特色。

柏林作為創意之都,擁有充滿活力的夜生活和前衛文化,這些元素深刻影響當地設計師的創作風格。市府每年投入480萬歐元支持時裝週,讓柏林成為設計師展示非商業、工藝導向與環保時尚的重要場域。

知名品牌與設計新銳齊聚

本屆時裝週共舉辦35場時裝秀,從巴黎男裝周常客GmbH和德國本土時尚品牌Richert Beil,再到Maximilian Gedra的戲劇禮服和柏林時裝周常客William Fan的優雅造型,以及新秀們的各種非典型的創意設計,例如贏得本屆FCG/VOGUE 時尚基金(德國版)的Kasia Kucharska,運用可生物降解乳膠蕾絲“雕塑”服裝(而非縫製)。

由左至右:GmbH / Richert Beil / Maximilian Gedra / William Fan / Kasia Kucharska
而柏林的新風貌也吸引了眾多國際時尚買手,包括倫敦百貨公司Selfridges、東京潮流名店GR8、線上平台Ssense與Hypebeast旗下零售商HBX等。

其中,「BERLIN CONTEMPORARY」競賽選出19位具有創意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設計師,每位得獎者獲得2.5萬歐元獎金,以供在柏林時裝週期間展示作品。

    Caption Title: Andrej Gronau, 25AW
    Original File: Andrej Gronau 25AW.jpg
    
  • Andrej Gronau, 25AW
    Andrej Gronau, 25AW
  • Avenir, 25AW
    Avenir, 25AW
  • CLARA COLETTE MIRAMON, 25AW
    CLARA COLETTE MIRAMON, 25AW
  • COLRS, 25AW
    COLRS, 25AW
  • GmbH, 25AW
    GmbH, 25AW
  • HORROR Vacui, 25AW
    HORROR Vacui, 25AW
  • Haderlump, 25AW
    Haderlump, 25AW
  • LOU DE BÈTOLY, 25AW
    LOU DE BÈTOLY, 25AW
  • LUEDER, 25AW
    LUEDER, 25AW
  • Laura Gerte, 25AW
    Laura Gerte, 25AW
  • Marke, 25AW
    Marke, 25AW
  • ODEEH, 25AW
    ODEEH, 25AW
  • PLNGNS, 25AW
    PLNGNS, 25AW
  • Palmwine Icecream, 25AW
    Palmwine Icecream, 25AW
  • RICHERT BEIL, 25AW
    RICHERT BEIL, 25AW
  • SF1OG, 25AW
    SF1OG, 25AW
  • Sia Arnika, 25AW
    Sia Arnika, 25AW
  • Sveason, 25AW
    Sveason, 25AW
  • William Fan, 25AW
    William Fan, 25AW
  • Gallery
    19 photos

2025 BERLIN CONTEMPORARY獲獎品牌
柏林知名公關與創意機構Reference Studios舉辦的第3屆「INTERVENTION」活动,近年來藉由邀請國際藝術家與音樂人(如 Kanye West)的參與,進一步拓展柏林設計師的國際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時裝週特別支持來自德國以外的品牌,如來自加納的PALMWINE IceCREAM與烏克蘭的PLNGNS,體現柏林時尚圈的開放與包容性。

城市地標結合展演亮點

柏林時裝週的展演場地橫跨多個極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包括由廢棄發電改建的知名夜店Berghain與展演空間Halle am Berghain、歷史悠久的St. Thomas 教堂、二戰碉堡Bunker West、包浩斯古蹟Kant-Garagen,以及具有藝術氣息的Villa Elisabeth等。

其中,設計師William Fan為慶祝品牌成立10週年,在柏林愛樂音樂廳舉辦「ALTER EGO」時裝秀,靈感來自京劇(Peking Opera),巧妙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GmbH則選擇在Kant-Garagen展演最新「From Another Reality」系列作品,融合工裝與高級訂製元素,探討性別界線。

另外,Marie LUEDER的「The Shell」系列則以無人機、投影與玻璃吊燈打造沉浸式劇場感,充分展現柏林時裝週的藝術性與突破性思維。

工藝與永續時尚並行

本屆柏林時裝週的特色在於:許多品牌和設計師不以商業銷售為核心目標,而是專注於手工製作與創意發展,跳脫傳統批量生產的單一思維。不少新銳品牌更傾向於探索無法輕易大規模複製的設計理念進行限量生產。

例如,Kasia Kucharska利用生物可分解乳膠製作前衛服飾,其作品融合雕塑與蕾絲元素,為可持續時尚提供嶄新視角。

Vanessa Baernthol專注於「無性別」的慢時尚設計,其作品介於珠寶與服裝之間,完全由手工製作,展現極致細膩的工藝。而Laurin Schuler則透過精緻的薄紗、複雜的印花和略顯誇張的高領立體剪裁,詮釋動態的透明和模糊視覺。

這種回歸手工藝的趨勢,反映了當代年輕設計師對時尚產業的反思。倫敦概念店Machine A創辦人Stavros Karelis指出:「年輕品牌正重新關注工藝與獨特性,而非追求大規模生產與批發銷售。」

由左至右:Kasia Kucharska / Vanessa Baernthol / Laurin Schuler
對此,LVMH青年時裝設計師大獎評審Stavros Karelis表示認同:「過去一段時間,新銳品牌曾遠離手工製作,因為他們希望作品商業化。但現在情況正在轉變,品牌們重新關注工藝,打造獨特的手工單品,而非追求批量化生產。」

另方面,柏林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也讓設計師們能夠更自由地發揮創意。根據Numbeo全球生活成本數據庫,柏林在327個城市中排名第95位,而紐約排名第4,倫敦第14,巴黎第35,米蘭第68。較低的租金和運營成本使設計師們能夠專注於創作,而非商業壓力。

論壇、快閃店與公共參與

除了時裝秀,柏林時裝週也舉辦了多場論壇與快閃活動。其中,「METAMORPHOSIS(變革)」對話系列聚焦時尚產業轉型,邀請來自全球的專家探討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提供可持續時尚和藝術空間交流的PLATTE.Berlin,透過「NEXT GEN Pop-Up」計畫Mona GutheilSezgin KivrimEssie Kramer等年輕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向廣大觀眾展示作品的平台,藉此讓新秀有機會獲得寶貴的零售經驗。

2025秋冬柏林時裝週的NEXT GEN Pop-Up商店
還有與商家聯動的Studio2Retail,則將時裝週擴展至一般大眾,讓獨立品牌能在店鋪與工作室內展示設計,縮短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此外,Kant-Garagen的特別活動「Levi’s Indigo Lounge」提供Levi’s牛仔褲的客製化體驗,由紐約藝術家Ally Bo與網版印花團隊Et Al Press共同操刀。而時裝週閉幕派對則由柏林時尚協會(Fashion Council Germany)主辦,在Coco Boule舉行,吸引了業界知名人士與國際買手共襄盛舉。

2025秋冬柏林時裝週活動Levi’s Indigo Lounge
柏林時裝週的國際影響力

柏林時裝週以自由、創新與永續發展為核心,不斷挑戰時尚產業的既有框架。今年更首次與巴黎高訂週和哥本哈根時裝週日程無縫接軌,成功吸引國際目光。柏林市長兼經濟事務部長Franziska Giffey表示:「本屆時裝週不僅在可持續時尚上邁出重大步伐,更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展現時尚產業負責任的轉型方向。」

倫敦造型師兼柏林時裝週評審Kk Obi指出:「新銳品牌正在重新審視傳統銷售模式,尤其是批發模式。奢侈品市場低迷,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傳統的銷售方式,不是所有商品都需要量產,一些單品應該保持獨特性。」

根據Deloitte(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表的2025年零售產業展望報告《The Promise of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Monetizing Mass to Micro》,零售業將迎來一個充滿機遇的一年。報告調查了75位零售高管(80%來自年收入10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並分析財務趨勢,結果顯示2025年美國消費支出預計將成長3.1%,耐用品支出更將成長4.7%。此外,人工智慧(AI)技術的應用將加速,零售業者正積極尋找新策略來吸引消費者。

消費趨勢與零售業者應對策略

・80%的受訪零售高管認為,消費者更傾向於體驗消費,而非購買實體商品。
・71%預測消費者將更頻繁使用生成式 AI 來輔助購物。
・68%認為社交媒體上的購物比例將增加。
・67%預測消費者購物頻率將增加,但每次購買量減少。
・56%預計價格將超越品牌忠誠度,成為購物決策的主要因素。

【應對策略】

・46%的零售業者計畫強化會員忠誠計畫。
・45%強調數位商務發展。
・44%將專注於提升全通路(Omnichannel)購物體驗。

【挑戰與風險】

・81%的企業擔心因氣候變遷導致的營運成本上升。
・80%預期市場競爭將引發價格戰。
・76%憂心零售盜竊案件增加。
・69%擔憂新世代技術可能削弱消費者信任。

Deloitte預告三大零售機會

  1. 吸引價格導向的消費者

隨著消費者更注重價格,品牌忠誠度逐漸下降。Deloitte調查發現,未來12個月,六成零售業者認為消費者將更看重價格,而非品牌忠誠度;八成受訪者預測2025年將出現更激烈的價格戰;75%的企業將希望借助AI來調整動態定價,以應對市場競爭。

消費者在折扣零售商的支出呈現年成長

  1. 強化全通路銷售策略

零售業者將持續發展全通路購物體驗,以提升消費者黏著度:
・75%的消費者更忠於提供一致性購物體驗的商店。
・54%的零售高管將會員忠誠計畫視為主要成長機會。
・44%企業將加強數位商務,提供無縫購物體驗。

  1. AI應用與效率提升

Deloitte預測,2025年AI在零售業的應用將更加成熟,尤其是在個人化推薦、動態定價及供應鏈管理方面。
・70%企業預計AI能夠提供個性化購物體驗。
・80%企業計畫擴展社交媒體電商應用。
・90%企業將投資供應鏈數位化,以提高效率。
・50%計畫透過AI優化人力資源管理。

2025秋冬巴黎男裝週,AMI以數字9為靈感,整體貫穿著大膽與寧靜的氛圍,持續展現出品牌一貫的優雅與自在,並且更加強調高級休閒,創造舒適且積極的高級系列。

創意總監Alexandre Mattiussi延續品牌真實且易穿的設計理念,透過鬆弛的剪裁、考究的細節與無壓力的造型,為現代生活提供優雅但不浮誇的選擇。
寬鬆流暢的外套與長褲還原出巴黎街頭的隨性風格,襯衫類單品則以誇裝比例和各種領口設計帶來自由不拘的氣息。
品牌經典的Oversize大衣和利用柔軟羊毛製成的單品相互輝映,為著裝者帶來自然而不刻意的優雅。

在色彩方面,粉綠、天空藍、淡粉與駝色、炭灰色交織,展現柔和且明亮的視覺效果。

配飾上,AMI推出新款Mimi包,簡約的手柄與公事包風格鎖釦設計,能輕易地過渡商業和日常場韓,時髦又實用。
馬卡龍色手鐲、復古金屬風格與虎眼石細節,呈現異國風情與神秘感。鞋履則以多樣質感與大膽設計為特色,推出襪靴、拚色高跟鞋、厚底樂福鞋、德比鞋、羊皮運動鞋等,兼具休閒和精緻。

ZEGNA最新秋冬系列在米蘭男裝週上華麗亮相,秀場被打造成宛如澳洲丘陵般的柔軟草地,好像來到綿羊群所生長在的草地之上。

本季系列《Vellus Aureum》以品牌創辦人Ermenegildo Zegna 的衣櫥為靈感,設計總監Alessandro Sartori以經典廓形結合現代美學,呈現「隨性而精緻」的義式風格,打造包括高腰無腰帶長褲、羊毛領大衣、翻領短夾克等單品。
在輪廓上,利用解構與流動感打造雙排扣西裝、皮草翻領大衣、短夾克、多層次疊搭的V領襯衫與針織衫等,都展現出品牌典雅卻不拘謹的風格。
色彩方面,杜松綠、紅酒色、化石灰等靈感來自大自然的溫暖色調,展現奢華層次感;而山百合黃、赤陶色等帶有義式風格的暖色則營造出溫暖內斂的質感。

由聯合創意總監Miuccia Prada和Raf Simons共同打造Prada 2025秋冬男裝系列《Unbroken Instincts》,以「人類本能的演繹」為題,探索無須學習的原始衝動和情感,摒棄刻意與理性,轉而將本能視為創造的驅動力,以率性塑造新的精緻感,在衝突與對比之間尋找平衡,體現親密且野性的浪漫優雅。

服裝上,矛盾與對比是本季的亮點。長版大衣與皮草披肩下露出裸胸,柔和印花小上衣搭配正式皮鞋,鮮豔紫色長褲與格紋風衣組合,飛行夾克與牛皮襯衫層疊混搭,童趣印花的毛帽與極簡毛衣、西裝褲相對照。嚴肅的西裝外套點綴天真爛漫的花卉胸針,牛仔靴則搭配緊身褲,展現自由不拘的時尚態度。
另外,針織服裝上點綴著無特定意涵的金屬符號,如同護身符般帶來保護與神祕。同時,部分Prada過往的作品和圖案也在本季系列上得到全新的詮釋方式。

 隨著全球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提升,紡織產業正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作為全球領先的家用與商用紡織品貿易展,Heimtextil 2025不僅展示最新的設計趨勢與市場動態,更成為推動永續創新的重要平台。今年展會的多數產品和技術聚焦於環保材料、生物技術與循環經濟等關鍵領域,為產業帶來全新的視野與解決方案。

2025 Heimtextil透過全新的展館概念,進一步拓展了上屆展會的成功。本屆展會吸引了更多參觀者與展商,展現出市場對Heimtextil的關注與國際化趨勢。
Heimtextil副總裁Olaf Schmidt表示,2025年Heimtextil展現出了更高的國際化程度和市場需求。2026年,展會將透過策略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產品群,讓整體內容更加貼合市場需求。

此外,本屆Heimtextil提供了超過140場講座、工作坊與導覽活動,透過知識交流強化產業韌性。
專家們分享了AI如何賦能傳統紡織生產與客戶服務,並展示如何透過永續商業夥伴關係減少 CO₂ 排放。透過創新設計與室內趨勢,Heimtextil強調整體設計理念,並為零售、酒店及室內設計產業的市場帶來發展和增長的可能。

紡織到紡織:以T2T實現真正的循環經濟

NXTILE(荷蘭) 棉花廢料回收,強度不變
NXTILE利用機械回收技術,將棉花廢料透過物理回收轉化為 100% 再生棉,確保與新鮮棉花相同的強度與品質,打造無需混紡其他材料的純再生棉紡織產品。此外,NXTILE產品設計遵循完整的循環模式,確保長時間使用後仍能保持品質,實現「紡織到紡織」的閉環回收機制。

source: NXTILE
NXTILE向Fashion Express補充,若是使用一段時間後想要回收,NXTILE也能夠將產品再次投入回收鏈,達到紡織到紡織的完美循環。

Cyclone(中國) 化學回收聚酯再生
Cyclone採用獨特的化學回收技術,將廢舊紡織品(廢布及廢舊紡織品、品牌回收)和工廠邊角料透過解聚技術分解為聚酯聚合物,進而轉化為單體或中間體,經過純化、離心、分離後,重新聚合並融熔紡織,以製造全新的紡織材料。

source: Cyclone
ANTEX(西班牙) 消費前/後回收&原液染色
ANTEX的Yarnback以及Ynviron紗線針對紡織生產過程中的廢料與報廢紡織產品,生產再生紗線與纖維,並提倡零廢棄生產,推動從線性經濟轉向循環經濟,減少資源浪費。此外,ANTEX採用原液染色(solution dye),以色母粒抽砂,從而大幅降低用水、能源消耗,減少污染。

Ynviron是由消費後廢棄物製成的合成聚合物紗線,使用來自紡織產業鏈的工業後廢棄物,以及PET包裝材料等。廢棄物在粉碎後會被擠壓成聚合物顆粒,再重新加工轉化成可廣泛應用的材料。
而Yarnback纖維則是利用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和報廢紡織品進行再生,著色過程也採用原液染色的環保技術,並實現了至少50%以上的二氧化碳減排。

(左)ANTEX不同產品在二氧化碳排放、用水消耗及用電消耗方面的減少百分比。(右)Ynviron回收過程。
天然來源纖維:回歸可降解的自然選擇

Norafin(德國) 100%天然不織布家紡品
Norafin研發的Extra Organic(抗撕裂不織布)採用亞麻與黏膠纖維等天然材料,生產過程溫和且不使用化學黏合劑,不僅具備強抗紫外線能力和優異的絕緣性能,還能在生命週期結束時自然分解並可堆肥,且較不易滋生細菌與污垢。此外,亞麻纖維能吸收35%的空氣濕度,幫助調節室內環境。適用於壁紙、天花板、房間隔間或吸音隔音板等。

source: Norafin
YAGI(日本) 富士山熔岩紗
YAGI推出的LAVATECH 纖維使用富士山熔岩,經過創新技術粉碎並揉成纖維至 0.3μm顆粒,實現高遠紅外線性能,可促進血液循環,適用於睡眠、美容與運動等多領域應用。

source: YAGI
EASTMAN(美國)可持續木材來源+回收廢料
由EASTMAN推出的Naia™ Renew由60%可持續來源木漿與40%GRS認證的廢料製成,透過分子回收技術將廢料分解並轉化為醋酸。纖維內獨特的Y型橫截面設計能夠有效吸濕排汗,同時提供更大的蓬鬆度和體積,提供柔軟透氣的舒適體驗,適用於寢具與毛巾產品。

source: EASTMAN
智慧家居紡織:從溫控到舒適體驗

SESA(韓國) 冷卻材質提供清涼睡眠體驗
SESA推出的“Ice”系列寢具採用冷卻性能優異的FORPE紗線製成,高密度聚乙烯紗線FORPE導熱性極佳,藉由高密度結構能有效將外部熱量散發出去,紗線則可因此發揮冷卻功能,降低溫度7.8°C,不僅可用於個人防護裝備,也適用於冷卻毯、床墊等,為炎熱氣候或夏季提供極致清涼的睡眠體驗。

source: SESA
HeiQ(瑞士) 動態智慧溫度調節
HeiQ Smart Temp溫度調節技術能模仿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根據體溫變化自動調節織物的冷卻功能。當使用者感到悶熱與出汗時,織物會啟動降溫機制,溫度可降低最高2.5°C,而當冷卻需求減少時,機制則會自動關閉,以確保最佳舒適度。該技術適用於運動服、內衣、家紡及冬季服飾。

source:HeiQ
此外,本屆展會HeiQ也帶來了可減少塵蟎和寵物過敏原等過敏原的HeiQ Allergen Tech、能使織物長時間保持清新氣味的HeiQ Mint、結合益生元與益生菌技術、維護皮膚微生物平衡的HeiQ SKIN CARE,以及透過持續蒸發技術提供長效降溫效果的HeiQ Cool。

科技技術:AI數位印花與設計革命

MYTH AI(土耳其)  生成式圖案設計工具
MYTH AI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夠在4秒內產生數百種獨特的設計,提供近65億種圖案設計的可能組合。該技術可實現90%的零浪費,顯著提升創意設計效率,為設計師提供更多創作可能。

除了可以根據設計師的靈感圖樣產生相似的設計之外,MYTH AI還能透過目標圖案轉換風格,以契合設計師預期圖案。此外,使用者也可以輸入語言指令,即時生成多種圖花樣式,並可針對不符合需求的細節進行自訂調整。如果設計師僅有手繪草圖或數位概念圖,MYTH AI 也能快速將其轉化為精美、可直接應用的創作。

source: MYTH AI
NEDGRAPHICS(荷蘭)逼真模擬成品,協助減少浪費
NEDGRAPHICS針對服裝、家居裝飾等各紡織領域市場提供CAD/CAM的軟體解決方案。

・Texcelle系統能夠讓設計師從頭開始創建緹花和地毯的設計,在著色、估算與模擬之後,直接發送到織布機進行生產,大幅減少打樣過程的時間與材料成本。
・Tuft設計軟體能支援來自各大機器製造商的多種簇絨機型,適用於各類紗線與技術。此外,該軟體能夠直接在介面內進行地毯設計模擬,幫助設計師直觀確認最終產品在空間中的視覺效果。

 

・Easy Weave系統專為機織織物設計,無需技術編織知識即可輕鬆創作條紋、格紋及更複雜的機織圖案,包括:斜紋、平紋、緞紋、牛津紋及人字紋,同時可根據需求自訂紗線紋理、色調與尺寸。

NedGraphics Easy Weave能夠繪出帶有條紋和色片的布局,且能夠應用所選紗線陰影和紋理,生成逼真的虛擬樣品。Source: NedGraphics
・對於希望更直觀展示設計的使用者,Easy Map Creator可將布料設計直接應用至服裝、襯衫、沙發、窗簾或其他產品,並透過織物懸垂性映射技術呈現逼真的3D外觀,幫助設計師更快速地將概念轉化為具市場價值的產品。

NedGraphics Easy Map Creator將任意織物設計應用到任意成品上。Source: NedGraphics

Pierre-Louis Mascia 2025秋冬系列以《Bright Star》為主題,向浪漫詩人John Keats的十四行詩致敬,展現出濃厚的維多利亞時代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氣息。

2025/26秋冬系列,設計師Pierre-Louis Mascia將John Keats的浪漫、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緻優雅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宏偉揉合,打造出一場專屬於服裝的美麗憂鬱的饗宴。
在這個系列中,印花設計成為絕對亮點,從巴洛克圖案、裝飾藝術花卉、威爾斯親王格紋,到受ikat圖案和法國復古toile de Jouy圖案啟發的設計,創造出層次豐富且對比鮮明的視覺效果。
在輪廓上,整體剪裁流暢,休閒且精緻,平衡了結構化所帶來的形式,具有流動性的單品營造出紋理和比例的和諧互動。

義大利奢侈品牌Gucci於 2月6日正式宣布,終止與創意總監Sabato De Sarno 的合作關係。而即將到來的2025秋冬系列將由Gucci的設計團隊負責呈現,於2月25日在米蘭時裝週登場。

時尚界洗牌,設計師大風吹

Sabato的離任正值歐洲奢侈品牌掀起創意總監更迭潮。日前,Dior男裝部門的創意總監Kim Jones才宣布辭職,這位替Dior帶來7年輝煌,此前一人同時兼任Dior與Fendi兩個重量級精品品牌的設計師,在繼卸下Fendi創意總監一職後,也退出Dior的團隊,讓時尚圈掀起一陣動盪。

Sabato De Sarno的短暫旅程與市場反應

更換場景至Gucci,Sabato De Sarno於2023年1月接任Gucci創意總監,並在同年9月的米蘭時裝週發表首場時裝秀。他的職業生涯始於Prada,隨後加入Dolce & Gabbana,最終在Valentino擔任成衣部門時尚總監,負責男女裝系列設計。

雖然這位優秀的設計師在任內為Gucci帶來了精美的工藝以及標誌性的「Ancora紅」,獲得部分時尚媒體的讚賞評價;然而,即便普遍聲音認可他的製作和設計,但不少人認為:「這不是Gucci」、「敘事過於單調」、「Sabato De Sarno會是很優秀的設計總監,但不是個有魅力的創意總監」。他的簡約精緻與前任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的極繁筆墨形成強烈對比,讓Gucci擁護者的反應不一。

這種市場反應也反映在品牌業績上。在奢侈品市場整體放緩的背景下,Gucci的業績數字連續數季下滑,2023年第三季度,Gucci的有機銷售額下滑25%,遠高於市場預測的21%,實際收入下降26%,至16.4億歐元。

對於此次分手,Gucci執行長Stefano Cantino在聲明中表示:「我衷心感謝 Sabato對Gucci所付出的熱情與奉獻,並誠摯地欣賞他對品牌工藝與傳承的尊重與承諾。」此外,開雲集團品牌發展部門副執行長Francesca Bellettini也表達了感恩:「我由衷感謝Sabato的忠誠與專業精神,他的努力進一步鞏固了Gucci的品牌基礎。Stefano和新的創意團隊將在此基礎上持續發展,引領Gucci朝向時尚領導地位與可持續增長。」

而Sabato De Sarno也在個人的Instagram上發表感言:「任何重要的專案都依賴於非凡之人的熱情、智慧與真心。對他們,我想說:永遠都要尋找你的喜悅。無論機會如何、無論挑戰如何,這才是衡量你是否忠於自我的真正標準。或許,一句感謝並不足夠。但今天,我的喜悅獻給你們。」

隨著Gucci尋求市場回暖,新任創意總監的人選將對品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業界目前普遍關注開雲集團將如何應對這場奢侈品牌權力洗牌,而Gucci的新時代也即將揭幕。

第 14 頁,共 2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