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PEI

週二, 04 二月 2025 10:35

紐約時裝週2

週二, 04 二月 2025 10:35

紐約時裝週

週二, 04 二月 2025 10:35

倫敦時裝週

週二, 04 二月 2025 10:34

米蘭時裝週

週二, 04 二月 2025 10:33

巴黎時裝週

創意的誕生總是能帶給產業全新的活力。今年的Heimtextil大專院校競賽(Heimtextil University Contest)持續受到關注,來自12個國家的44名優秀學生為紡織產業帶來了卓越的全新構想。最終,由Kateryna Basiuk(瑞士)、Eszter Nagy(芬蘭)和Birke-Katharina Weber(德國)榮獲獎項。

由左至右:Birke-Katharina Weber、Eszter Nagy、Kateryna Basiuk。source:Messe Frankfurt Gmb
本次競賽的評審團由來自學術界與產業界的6位專家組成,包括倫敦藝術大學研究員Laetitia Forst、阿爾托大學紡織品設計教授Maarit Salolainen、盧塞恩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紡織品設計教授Tina Moor、歐洲紡織技術平台秘書長Lutz Walter、紡織公司Zimmer + Rohde資深設計師Svenja Bernhold,以及布料製造商Mitwill Textiles專案經理Saman Khodabandeh。

Heimtextil負責人Bettina Bär對競賽的國際影響力表示欣喜:「產業唯有透過多元視角的合作,才能有效應對轉型挑戰。」

色彩的自然根源:MycoColors

因染色過程中產生的嚴重污染而得到啟發,來自柏林魏森塞藝術學院(Weißensee Kunsthochschule)的Birke-Katharina Weber在研究專案《MycoColors》中,探討了從蘑菇中提取紡織染料的創新方法。

source: Messe Frankfurt GmbH / Birke-Katharina Weber
大多數的合成染料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因此,尋找天然無汙染的天然染料已成為迫切需求。
MycoColors以真菌為基礎,創建了一個可最佳化且可持續培養的染料替代方案,同時她也進一步擴大真菌類型和萃取方式的探索,擴展染料的色譜範圍。
這一過程從自然中收集目標真菌,並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培養,經過營養供應和環境條件的優化來模擬自然生長環境。同時,MycoColors針對選定的真菌採用生物反應器中的液態培養技術(bioreactor submerged cultivation),實現工業化應用。

source: MycoColors
靜音與美學的結合:Silent Canvas

瑞士盧塞恩大學(Lucerne University)的Kateryna Basiuk在研究計畫《Silent Canvas》中,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回收紗線製作出美學與功能性兼備的吸音裝置。她的靈感來自飛蛾翅膀的超聲吸收微結構,該結構被Neil等人在在2020年的研究《Moth wings are acoustic metamaterials》中證實在聲音吸收領域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例如建築和航空領域。

source: Lucer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
她以再生材料結合針織技術,再現自然結構,並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以及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Kateryna Basiuk補充,作品使用的紗線主要來自回收的丹寧布料,透過研究證明,再生紗線不僅能滿足聲音吸收的需求,還能保有高度的美觀性,實現功能性與視覺性的平衡。

source: Lucer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
光與空間的對話:Lumen Collection

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的Eszter Nagy將紡織品帶入了光與空間交織的領域。她的《Lumen Collection》利用多層結構和切割技術(fil-coupe),結合天然材料,展現紡織品作為光影膜的多樣可能性。

她的兩件作品《Lilla》和《Duo》各具特色:前者用亞麻緯紗編織出雙層結構,當光線照射時,長浮線的部分就會在布料中顯現。

Eszter Nagy作品《Lilla》。Source: Eszter Nagy
後者則是採用雙層編織的單一布料,利用切割技術將其分開,兩塊布料的圖案設計吉祥成了相輔相成的負片圖案。當布料疊加作為窗簾時,光線就會穿透不同的區域,產生層次分明的動態視覺效果。

Eszter Nagy作品《Duo》。Source: Eszter Nagy
此外,她也在本次展場上帶來了作品《Off-grid》。根據光源、織品放置的角度以及觀察者視角的不同,《Off-grid》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包含透明感、光澤感和色彩的變化。

Eszter Nagy作品《Off-grid》。Source: Eszter Nagy

週一, 03 二月 2025 09:44

2025

THE LATEST 最新文章

Exhibition focus 展覽焦點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分類 2025/03/30

Long Story Short以每月1000美金會費設門檻 挑戰傳統奢侈品電商模式

從米蘭一路到巴黎,新極繁主義在2025/26秋冬似乎有崛起的趨勢,雕塑剪裁、浮誇比例與豐富材質取代沉穩克制的「安靜奢華」,成為本季巴黎時裝週的主旋律。許多買手們都指出,這是一個風格方向的重大轉變,也揭示時尚產業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節奏。多位新任創意總監的強勢登場,為品牌注入嶄新的能量,Alaïa的Pieter Mulier、Tom Ford的Haider Ackermann、Dries Van…

快速時尚品牌SHEIN在1月20日宣布成立非營利組織SHEIN基金會(SHIEN Foundation),將致力於推動品牌在全球範圍內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同時,SHIEN基金會將整合過去的慈善成就,體現品牌對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和全球影響力的承諾。

根據聲明,SHEIN基金會承諾將向非洲收集紡織品基金會(Africa Collect Textiles , ACT)捐贈530萬美元,以支持ACT致力於舊衣回收以及升級再造的社會企業。這筆資金將用於:建立便利且容易使用的舊衣捐贈點、為女性和青年創造更多紡織廢料管理相關的就業機會、開發大型紡織品回收基礎設施、推廣包括講座、升級再造工作坊和社區回收活動等教育計畫,促進社區整體發展。

對此,ACT的負責人Elmar Stroomer表示支持,認為SHEIN基金會的舉措將大幅減少紡織廢料的產生,創造更公平的就業環境,並打造出更加永續和公平的未來。

SHEIN執行長唐東強調基金會對品牌慈善努力的提升效果:「成立SHEIN基金會為我們的慈善事業帶來更大的問責性和透明度,使我們能夠創造與我們價值觀一致的持續影響力。」

SHEIN基金會的核心關注目標分為三大部分:

  1. 改善社區生活:賦能女性、青年及弱勢群體等,建立更包容和便利的社會。
  2. 保護生物多樣性:透過保護、恢復和促進海陸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利用,對抗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3. 推進可持續變革:促進研究與創新,擴大環境和社會策略的應用,改革時尚行業的環境與社會實踐。

source: SHEIN
近年來,SHEIN為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支持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事業及組織,像是支持迦納非營利The Or基金會改善二手服裝市場Kantamanto 的工作環境、投資英國及歐盟的紡織品到紡織品 (Textile to Textile, T2T) 再生材料創新技術等。

然而,儘管 SHEIN 在社會與環境議題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仍因其生產與供應鏈問題受到外界質疑。據報導,SHEIN法務總監朱軼楠日前出席英國聽證會時,對於商品內的棉花來源問題不予答覆,遭到議員批評。
此外,2024年8月,SHEIN也曾被德國媒體指出部分產品含有大量有毒化學物質,被抽檢產品中有近三分之二都未能通過檢測,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全球最大的家用及商用紡織品展會Heimtextil每年都會提出最新的家紡品色彩趨勢,為專業人士提供設計靈感。色彩不僅是審美語言,更是社會趨勢的反映,能夠體現全球社會現象的縮影。

Heimtextil 25/26趨勢與米蘭的實驗設計平台Alcova共同詮釋,以「未來進行式」(Future Continuous)為主題,透過與6個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度訪談,包括:英國藝術家Janis Jefferies、英國室內設計師Ilse Crawford、山地運動公司Salewa資深專案經理Christine Ladstätter、歐洲服裝和紡織聯合會總經理Dirk Vantyghem、阿姆斯特丹WAAG FutureLab小組負責人Simone van der Burg和 Lucas Evers,以及義大利獨立設計師Eugenia Morpurgo,Alcova精選了18種色彩以及色彩詞,整體意象以「天然」、「純粹」為核心,展現全球家飾市場朝向自然發展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Fashion Express 的現場觀察也支持此觀點:紡織產業正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強調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特別是在歐美市場更為顯著。

除了色彩趨勢之外,Alcova結合建築研究工作室Space Caviar和自動化系統公司 Metalprogetti,以工廠生產線為設計靈感,將展場打造為「靈感工廠」。藉由挑高的天花板,展區設有精選布料組成的不間斷的傳輸帶,以及Alcova嚴選符合主題的各家展商的布料,供參觀者觸摸與互動。
此外,展場中央展示了一個由 AATB 創建的機械手臂,能優雅且流暢地模仿人類動作,靈活操控柔軟且可變形的紡織品,充分展現了柔性材料處理技術的創新應用。

自然不均衡Naturally Uneven

天然紡織品內的痕跡瑕疵反映了自然材料的真實特性,同時也體現了自然工藝的獨特之美,瑕不掩瑜,反倒不與工業化生產的布料一般單一。
這些布料帶有自然的紋理,像是不規則的邊緣和些微的織紋變化,展現未漂白、未染色、未加工的原始之美,凸顯纖維的觸感與有機特質,講述了獨一無二的工藝與材質的故事。
常見材質包括亞麻、大麻、黃麻與羊毛等布料;色彩則以柔和灰色、未漂白纖維色與「永恆玫瑰粉」為主調,重申自然美學的核心價值。

徹底重構Radically Restructured

此主題強調環保設計與尖端技術的結合,以回收材料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構建紡織生產新標準。
展現厚重與輕盈、透明與不透明的視覺對比,圖案靈感來自數位科技與碎片化線條,挑戰傳統,傳達創新意象。3D織造、數位印刷與雷射切割等技術呼應了這個主題背後所蘊含的創新力量。
主色調為「石油終結藍」與「新綠色協定」,象徵永續革新的力量。

再生Regenerative

再生主題倡導從侵略性生產轉向恢復與更新,採用天然纖維與手工藝,並優先支持社區驅動的小規模方法。
再生的核心理念不只是「減少、重用、回收」,更是著眼於「恢復、更新、補充」,透過再生農業和生產實踐實現環境的積極豐富,與大自然建立全新的友善關係。
天然、回收與生物基纖維是這個主題的重要看點,例如亞麻、大麻、回收羊毛,以及升級再造或重複利用的紡織品。
色彩主要聚焦於「再生湛藍」與「可修復綠」,以呼應永續未來的願景。

在本屆Heimtextil展會上,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Particia Urquiola應邀創作,以創新的藝術視角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藝術《among-us》。這件前衛創意的作品為酒店與零售業帶來了豐富的設計靈感,同時更開啟了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全新對話。

科技與傳統交織的設計視野

在展會開幕式上,Patricia Urquiola分享了《among-us》的設計理念。她提到,從創作初期便聚焦於科技與紡織的互動,通過與義大利地毯商cc-tapis合作,將紡織設計與新技術完美融合,不僅運用先進的robotufting機器打造了三個雙面懸掛的地毯結構,cc-tapis還採用了Patricia Urquiola設計的蘑菇狀玩偶,並加入Urquiola的筆記、文字以及語言,激發人們對設計、永續發展與共生的思考與討論。

(左)Patricia Urquiola於開幕式上介紹作品的設計概念。(中、右)《among-us》與cc-tapis探索設計的概念圖像。Source: cc-tapis
除了設計概念的創新,《among-us》也堅守永續發展理念。裝置的所有材料均採用回收材質製作,巧妙結合環保與設計,彰顯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展場內可見由Urquiola Studio與多個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永續家居概念,融合了多種材質與設計元素,像是:西班牙Kettal戶外家具品牌運用丹麥織品品牌Kvadrat的精緻面料,共同打造「休閒島嶼」;義大利手工地毯業者cc-tapis使用義大利知名回收纖維製造商Aquafil的再生尼龍紗線來織造掛毯;Cimento®製作的懸掛水泥結構,為空間注入建築的立體感。該公司獨特的專利材質採用超過 90%的礦物混合物和水泥黏合劑製成。

(左)家具製造商Kettal X紡織品設計公司Kvadrat共同打造「休閒島嶼」(中)地毯製造商cc-tapis選用Aquafil綠色環保材料。(右)義大利Cimento®的懸掛作品為展場帶來硬朗的空間感。
還有義大利軟裝家具製造商Moroso與Urquiola Studi共同打造的藝術裝置宛如蘑菇真菌般,可躺可坐,讓參觀者能通過觸摸與材料建立深層連結,帶來療癒意象。

Moroso的座椅設計展現了紡織品與家具的結合。
無聲的感官連結

展場內鋪設的黃綠漸層地毯不僅是一項視覺設計,更是一種感官邀請—邀請所有參觀者脫下鞋履,走進地墊內親身感受紡織品的溫度與質地。覆蓋展場的地毯、擬人化的紡織結構與柔軟的紗線,共同營造出一個可觸摸、可互動的沉浸式空間。在探索中,我們不僅能感受材料的觸感,更能透過感官與材質建立深層連結。

這些設計以抽象、有機的形式呈現,例如柔軟的雕塑化沙發與軟包結構等,充分展現材質與技術的多元互動。同時,螢幕則同步展現這些實體物件的虛擬對應物,讓參觀者進一步探索數位技術如何改變紡織設計的未來圖景。從功能性到美學,紡織品在《among-us》中被重新定義,被賦予了設計新的生命力。

Patricia Urquiola 表示,《among-us》是一個充滿溫暖與直覺性的紡織裝置,展示了紡織品在不同尺度與領域中的可能性—從產品設計到獨特單品的跨界應用。《among-us》這個名稱傳達了「在我們之間」的概念,象徵著設計的混合與共生。

設計團隊指出:「這次的合作並非一次單純的商業展示,更是Urquiola對藝術與設計的深情傾注。」
透過《among-us》,Patricia Urquiola持續挑戰紡織設計的邊界,為行業注入全新的靈感啟發,開啟更多創意設計的可能性。

第 16 頁,共 28 頁